环比统计

来源: 柳州市统计局法规科  |   发布日期: 2019-06-27 17:22   

    细心的网友在读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月度经济运行通报时,可能会注意到有些指标有类似“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比5月份增长…”的描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环比统计。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算环比。我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和完善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从2009年初全面开展环比统计研究,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季节调整方法,研制了国家统计局版季节调整软件,并根据指标的重要性、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季节性特征,选定了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指标开展环比统计。从20114月份起,开始对外公布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项统计指标的经季节调整的环比数据。

    环比统计和同比统计是不一样的两种方法。

    环比统计主要是针对相邻两个月度或季度的对比。如果对比的基期是去年的同一月或同一季,就是同比。比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数据,20173月和20163月数据比较的就是同比,20173月同20172月的数据比较就是环比。

    环比数据要经过多次修订

    做同比的时候,一般不需要剔除季节性因素,可以直接对比;但做环比时候,以3月同2月相比,就要考虑季节性因素,所以环比的首要工序就是要剔除季节性因素,然后进行比较。比如说春节,有的年份在2月,有的年份在1月,有的年份跨1-2月,如果不把春节因素剔除的话,那么就无法进行前后两个月之间的对比。又比如10月份有国庆节,造成10月份的工作天数和11月份的工作天数不相同,在做环比的时候也要剔除天数不同的影响。进行季节性因素调整时,选择适当的季节调整模型很重要,也是难点所在。由于所选择的季节调整的方法和参数不同,所得出的季节调整后的数据不是唯一的。例如:国际市场油价上涨,会传导至国内使国内油价上涨,并进一步影响国内CPI。如果要计算国际油价的上涨对中国CPI的影响,把这个任务交给不同的研究机构去算,研究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和认识,采用的不同的模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环比数据修订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漂移”产生的数据变动,一个是因原始数据修订所产生的数据变动。

    “漂移”是一个专业术语,就是当增加一个新时期的数据后,以前所计算的月度或季度的环比数据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加入新信息后模型自动修正的结果。比如,20173月的新数据出来后,原有20172月的环比数据就可能发生变化;4月份新数据出来后,3月份和2月份的环比数据也可能会有变化。但短期多个环比数据所形成的趋势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历史环比数据总在变,在考察经济变化时,要以最新发布的数据为准,因为它包含了最新的信息,并自动修正了以前的数据。看环比数据的变动,不是看一两个单独月份的变动,而是要看一段时间内数据的趋势变动。美国、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环比数据发布后都会经过不断修订,而当地的市场和媒体也都是以最新发布的数据为准。

    按照一般的经验,新数据出来后,离现在比较近的数据,可能被修订的幅度比较大,但较早期的数据,其季节调整数据所形成环比数据会比较稳定。

    环比数据是进行短期经济趋势分析的有效工具。

    环比数据作为反映短期经济发展趋势,更有灵敏性,有时环比数据所反映的趋势已经开始出现逆转了,同比可能还反映不出来。以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GDP季度数据测算来看,环比数据的低点在2008年第四季度,而同比数据的(低点)在2009年一季度,综合考虑当时的经济环境,可以认为环比数据所显示四季度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最低点,所以利用环比数据可以更早发现经济的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不同的环比指标,给了观察经济运行不同方面变化的四个工具。但利用这一工具的时候又必须和分析者的经验相结合,越理解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者可能更能从环比趋势中把握趋势。对环比数据趋势的观察往往是事后来看,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数据连续、明显的变动则可能意味着趋势出现,环比趋势的拐点出现与否都是事后综合通过各项因素来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