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柳州市水果生产形势分析

  发布日期: 2015-10-27 16:09   

今年以来,柳州市的天气总体情况良好,没有出现大范围的灾害天气,温、光、照、水等自然条件相对果树生长和开花、授粉、挂果等生长阶段而言较为有利,前三季度全市园林水果总产量16.94万吨,同比增长7.26%

一、前三季度水果产量基本情况

 ()主要大宗水果产量三增一降

1.梨产量1.53万吨,同比增长8.69%。梨主要品种为柳江县的青花梨,3月份柳江天气晴好,有利于梨花的授粉,减少幼果期灰霉病的危害,提高坐果率;4-7月柳江县雨水充沛,有利于果实膨大,提高产量,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前三季度柳江县青花梨产量达到1.1万吨,同比增长11.46%

2.桃产量1.93万吨,同比增长14.23%。今年春季气候适宜,桃开花授粉挂果率高,通过品种改良、加强桃树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栽培等措施,达到了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增产增效目的。单是鹿寨县现有桃园面积达1.95万亩,其中平山镇有桃园面积1.3万亩,前三季度鹿寨县桃子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23.71%

3.葡萄产量5.92万吨,同比增长10.43%。今年葡萄产业发展延续强劲势头,新种面积主要集中在柳城县和鹿寨县,以公司、企业及大户连片开发种植为主,这些果园投入大、模式先进、技术水平高,很多果园种植当年可投产,加之前两年种植的果园也陆续进入丰产期,因此各县区葡萄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4. 李子产量1.32万吨,同比下降0.61%。我市李子种植主要分布在柳江县和鹿寨县,受良好自然天气的有利影响,鹿寨县前三季度李子产量0.69万吨,同比增长7%,但由于柳江县李子种植品种为三华李,种植多年品种淘汰,改种其他果树,去年末李子种植面积锐减一半,导致今年前三季度李子产量只有0.44万吨,同比下降11.32%

(二)其他各品种水果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增长

橙产量0.12万吨,同比增长3.52%;蕉类产量0.24万吨,下降0.01%;荔枝产量0.06万吨,增长0.16%;龙眼产量0.9万吨,增长5.71%;红枣产量0.12万吨,增长5.11%;其他水果产量4.81万吨,增长3.84%

二、增产有利因素分析

(一)种植、投产果园面积增幅大

随着近年来糖价下滑,甘蔗种植面积减少,产业结构逐步转移到种植利润率较高的水果上。

一是新种果园进入投产期高峰。2012年以来,我市通过补贴新种、土地流转等措施,刺激了大量农村及城镇大量资金投入发展果业,以产量高和稳定的柑橘、葡萄、百香果等为主的水果品种新种面积每年均超过10万亩,目前这些新种果园已逐渐进入挂果期。

二是投产快速的品种具备了一定规模。葡萄当年种植当年采收面积增大,以及葡萄二次挂果技术逐渐成熟,冬葡萄规模扩大。百香果(统计中列入其它水果)在柳江、市辖区等地初具规模等。近年来,随着居民对百香果的认识加深,以及果品在电商、微商等平台不断走俏,我市百香果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百香果种植总面积近2万亩,特别是去年新种的1万多亩,今年进入丰产期,预计全年产量可达2万吨以上。产业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主要组织化模式,现有规上加工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21家,主要分布在柳江县、柳城县、鹿寨县、柳南区、柳北区和柳东新区等地,常年售价为3.6-9/公斤,亩效益达4000-8000元,已成为当前农村产业转型以及促农增收的新兴产业。

(二)气候灾害少

今年以来,全市大部分水果生产从花芽分化、保花保果到果实采摘等,受气候灾害影响小,局部、短时强灾害天气未造成大范围影响,为果品增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高新技术逐渐推广

“猪---捕食螨”等多种元素组成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三避”、高接换种、“双季葡萄”、水肥一体化、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保鲜等高新技术逐步成熟和推广,不仅确保水果产量的稳定提高,而且促进了整体果品质量的提升,使柳州果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果农增效显著。

(四)市场形势佳,政府政策支持跟上农村电商

近年来通过加强标准化生产、力抓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品牌效应、完善市场流通体系等措施,取得较好成效,出产的果品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为果农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新制定出台的《柳州市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从今年9月份开始实施。方案对未来两年全市的电商发展提出了总体目标:力争到2017年,全市农村电商经营主体达到500家以上,实现农产品销售额50亿元。

此外,还将初步建成全市农资网络配送、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农产品网络营销、农民网络消费服务体系和农村青年网络创业机制,形成“一网多用、城乡互动、双向流通、融合一体”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三、几点建议

(一)病虫害防治不容忽视

柑橘类水果每年约占到全市园林水果总产量的70%左右,是最主要的水果种类,但近年来柑橘黄龙病的发生有所抬头。柑橘黄龙病对柑橘造成的危害极大,目前尚未发现根治的特效方法,如任其蔓延,将给柑橘产业造成死树毁园的致命打击。农业及技术服务部门多次召开了工作会议,深入果林向种植户传授防治方法,但仍需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管理差、抛荒的柑橘园成为传播的源头,造成大面积危害。

(二)大力发展优质高产新品种

由于柑橘、葡萄等水果种植起步相对较早,部分果树品种已出现果品退化,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水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部分果农思想仍比较落后保守,不愿替换掉已不适宜市场发展的老果树,种植方式比较落后,因此主管部门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果农优化树种结构、熟期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水果,适当压缩大宗品种,调优早中晚熟品种比例,逐步实现果品周年均衡供应,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及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果品质量全程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商品档次,提高全市果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拓宽销售渠道,加快发展水果电商产业

近年来柳州市已开始探索、开辟水果销售的新渠道,如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举办蜜橘、金桔果品展销会与当地超市签订供货协议,柳城蜜橘、融安金桔试水网上销售等,但走出去的品种仍较为单一且处于起步阶段。据业内人士估计,2014年我国线上水果市场已经达到50亿元左右的规模,全国性的水果电商有近百家。未来两三年,这个市场的增长将保持30%以上的速度,很快会突破百亿元级别。纵观全国市场,超大型的水果电商还未出现,虽然水果电商的历史已有五六年时间,但大部分也还处于摸索阶段,由于产品易腐烂、损耗大等因素,使得产业对冷链、物流等要求非常高,这也是制约超大型水果电商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已制定出台了《柳州市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方案》,能否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起水果网上销售的大型平台,抢先占据大宗网络销售的有利位置,将直接影响到今后水果产业的发展。

(四)加快发展水果加工业,提高产业利润率和附加值

目前柳州市的水果产业仍以鲜果销售为主,产品利润率低,每年鲜果上市量大且时间集中,极容易因一时滞销而造成积压腐烂,短期的销售不畅即对果农的收益和种植积极性造成较大的损害。因此,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水果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贮藏,果汁、果干、果粉、果酒、药物、提炼加工等水果深加工企业,既可以解决产品多、鲜销期短的难题,延长销售周期,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工提升产品经济效益,增强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