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
2015-11-26 09:07  
分享本页面至:
2015年1-10月,柳州市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39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87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5家。
一、 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一)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23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在四个城区、六个县、阳和工业新区和柳东新区,其中四个城区有19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82.8%。企业分布集中在城区,县区的数量少。
城中区、柳南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超过50家。城中区56家最多,柳南区55家次之,柳北区47家,鱼峰区40家。
六个县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4家。柳江县8家、柳城县5家、鹿寨县8家、融安县5家、融水县5家、三江县3家。
阳和工业新区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家,柳东新区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家。
(二)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2015年1-10月,服务业企业发展不断壮大,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其中,鱼峰区、柳南区、鹿寨县各有1家,柳城县3家,柳东新区1家,扭转了柳东新区没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状况。
二、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一)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情况
2015年1-10月,柳州市服务业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在23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家。
23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涉及国民经济中的10个门类中的22个行业大类。主要集中在四个行业,分别是商务服务业67家、道路运输业58家、专业技术服务业29家、房地产业(物业管理和房地产中介服务)22家,四个行业共有企业17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73.6%。企业行业分布不均衡。
2015年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行业分布 | |||
|
企业个数 |
|
企业个数 |
总计 |
239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2 |
铁路运输业 |
2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29 |
道路运输业 |
58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1 |
水上运输业 |
8 |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 |
4 |
航空运输业 |
1 |
公共设施管理业 |
5 |
仓储业 |
8 |
居民服务业 |
7 |
邮政业 |
1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3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4 |
其他服务业 |
3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 |
教育 |
1 |
物业管理 |
21 |
卫生 |
5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 |
文化艺术业 |
3 |
商务服务业 |
67 |
体育 |
1 |
新增企业中,商务服务业企业新增2家,交通运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研究和实验发展,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文化艺术业等行业各新增1家企业。
(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涉及四大门类(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7个大类行业,共有8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36.4%。
在新增企业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新增企业5家。其中,鱼峰区、柳南区、鹿寨县各新增1家,柳城县新增2家。
二、 企业运行情况
(一)企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2015年1-10月235家(在库239家企业,其中停业4家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据显示,企业营业收入140.96亿元,同比增加6.32亿元,增长4.7%。增速保持稳定,但比1-9月略有回落,回落0.51个百分点。
(二)企业营业利润由降转增
1-10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7.37亿元,同比增长速度由1-9月下降11.44%转为增长3.4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势头迅猛,带动行业利润高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64.8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0.04亿元,同比增长248.7%,增速居榜首。
(三)企业从业人员保持较大增长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19万人,同比增长14.7%,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数1.97万人,同比增长42.87%,领跑全行业。应付职工薪酬21.39亿元,增长19.39%。除仓储业、邮政业和教育同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行业均在不同程度有所增长。
(四)亿元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截止10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超亿元企业25家。1-10月,营业收入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70.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个百分点。城中区亿元企业7家、柳南区7家、柳北区9家,柳江县2家。亿元企业主要集中在道路运输业、商务服务业、仓储业和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超10亿元企业分布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以及商务服务业。
四、对策建议
继续加大规上企业入统力度。2016年1月5日是最后一次2015年企业上规模入库审核时间。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税务、工商、商务、统计部门应通力协作,抓好最后的冲刺时间,切实做好企业上规入库工作。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